现在位置:首页 » 佛法研究 »

佛教对宇宙的描述

作者:grooveli ⁄ 时间:2012年03月20日 ⁄ 分类: 佛法研究 评论:0
  我们应该知道,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并不只是相似而己,太阳系何尝不是一个原子,原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太阳系呢?我们眼中的世界,不过是无穷空间结构中极其微小的一段(部分)而已。

  关于世界的结构,佛教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无量无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天体。这些天体都在经历着成、住、坏、空的过程,进度不一。有的有光,有的无光,有的有生物,有的无生物。不光只是粗重的物质世界,还有如欲界天、色界天那些精微的物质世界,甚至如无色界天纯粹的精神次元的世界等等,绝大部份用最尖端的高科技根本无法探测到(如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人类登上月球,并不能看到其中的天子及其宫殿,只能看到一片荒凉而已。连就我们身边的鬼身、中阴身等其他维次的生命,用科学仪器也无法看到)。1000个太阳系为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这样,因为其中重复了三个“千”数,故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大约有10亿个太阳系。经中说,一佛教化的区域为一个、二个,乃至无数个大千世界。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教化的地方,名叫娑婆世界。如此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一时生,一时灭。

  大乘佛教所描述的世界则更不可思议。《华严经》说,10000亿个三千大千世界组成一个“华藏世界”,而华藏世界也只是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个微尘团而己。《华严经》还指出,在无边的世界中有世界名为“普照十方世界种”,上持二十重华藏世界,即有二十层结构,其中第十三层共包括十三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在内,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以及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相距十万亿佛土)皆是这第十三层之中的一尘而已。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种”周围还有无垢世界种、因陀种、法界种、广大种、善建种、恒出种等无边无际的世界种,一一种上,各有二十重华藏世界次第安立。《华严经》又说:“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 如因陀罗宝珠网,一珠现万珠之影,万珠含一珠之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现万珠之影,互相辉映,重重无尽。

  这种“一多相容、大小相即”的全息理念,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

  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世界并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个粒子都包含着其他粒子的某些个性。若干粒子在一个自洽状态中生成自己,并彼此关联构成动态的有机网络。每一个粒子都帮助产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过来又生成它。(佛教说,佛与众生是同体的,佛菩萨视人溺如己溺,视人苦如己苦,为众生毫无条件地奉献一切,这就是“同体大悲”—编者)这种互渗相成的义理在量子物理学的一项著名实验中得以体现。阿斯佩克特1982年的实验证实,确有一种超光速的联系存在于遥远的时空区域之间,两个被分离到宇宙两端的粒子部分,可以某种方式组成单一的有机整体,即时感应。这个令科学界感到困惑与震惊的实验结果,以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渗的理念来观照,亦属法尔自然之事……

  现代数学分形理论表明,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分形概念由法国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首先提出。1967年,他发表“英国的海岸线究竟有多长?”一文,指出海岸线的长度与测量工具有关,尺子愈小,测得的海岸线长度愈长,愈精细地观察海岸线,便能发现愈来愈多的海湾和海岬,并且悉为“自相似结构”,事实上是无法测定海岸线的长度。又如:海马的眼睛是由二十九条旋臂组成的,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每一条旋臂又是由一条小海马组成,而这小海马又由更小的海马组成。分形理论启发人们从部分认知整体,从有限把握无限,为探索宇宙人生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这种一多相即的全息律体现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树上任一树条的结构均与大树结构相似,包含着全树的信息。人体的任一部位的经络,诸如耳、鼻、手、脚、腹等的经络即是全身经络信息的浓缩。遗传基因DN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藏着种系与个体的全部遗传密码,其存储、表达、复制、调控与传递的机制,构成了一个完整与自洽的环。任一细胞都是全能的,这就为克隆(Clon无性繁殖)技术提供了可能性(佛教中,佛菩萨示现的无量化身,就类似于克隆—编者)。在数学无穷大中,部分含摄全体的信息与力用。而“全息照像”则将互渗相即的理念技术化、感官化(以上摘自魏磊《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如将破碎照片之一角的图形经过电脑多次放大,可重现整个原图形,继续放大,还可重复出现,而且重复无尽。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科学的创新与艺术经典的出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且与太阳的活动周期相关。地球上自然灾害与社会动乱也与之相关(从根本上讲,一切外境都是成熟于我们的自心。一切灾害与动乱的发生,太阳以至宇宙的活动情况乃至更高维空间情况的变化都是我们的业力所感招。从小处说,人一生的际遇,看风水的说是受阴宅、阳宅的影响,算命的说是受生辰八字的影响,看相的说是受面相手相的影响,普通人则说是性格和机遇造成的。其实,其根本则是受本人所造善恶之业所左右的。很多看风水的因福报有限,却不能给自己找到一块好的风水宝地,即使找到也不一定能得到,即使得到也不一定能受益。心态改变,则外境随之改变,所以很多修行的人,他的命运常常算不准,他的面相常常得以改善,还有的居住在风水恶劣的地方,后来风水也跟着改变。如虚云和尚居住在广东南华寺,寺前的曹溪在此形成“反弓水”,后来竟在一夜之间改道)太阳的活动有大周期、小周期之分,太阳是太阳系的心脏,太阳黑子活动频繁之际,正是人类心脏病发生、死亡的高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也指出:地球上洪灾的发生与太阳的活动周期显著相关,他的论点早就被历史所证实。从现代地质学的观点看,地球的断裂网络与人体经络分布也十分相似,这也不是偶然的。另外,妇女的经期与月亮的活动周期也是直接有关的。

  佛经上说:娑婆世界有一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则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就会生出一朵莲花,往生时就在此莲花中化生。念佛人如精勤不懈,则莲花日益荣茂,如果懈怠悔退,则莲花也随之憔悴,甚至枯萎。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天人相应”,用科学术语讲,就是人与宇宙全息。“天人相应”理论在中国唯物主义盛行的年代被批判得体无完肤,如今现代科学给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理论提供了一把新的钥匙,但要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似乎还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

  不仅在空间上如此,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每一存在其自身都浓缩了自己、自己的类的历史,乃至整个一切的历史。所以,时间并没有方向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的妄计。

  所以,传统的相学并非没有道理,当然,其准确度高低与相者水平有关。古语说“见微知著”、“叶落知秋”,也包含着全息律。我们都知道,通过《易经》来占卜相当准确,比如某日某时出门办事,以出门的时间(或其它方法)起卦,可以知道办事的全过程,因为那个时间含藏着整个过程的信息,而通过一种方法可以把它计算出来。又如,一天阿格旺波尊者的上师叫他天黑后来见,上师以念诵功课所到的地方来观察缘起,当时正好诵到 “愿化身的利他事业圆满”。上师说:从缘起来看,你一生的利他事业没有任何违缘!

  其实,并不只是出门的时刻包含着事情整个过程的信息,正如每一个粒子都包含着其他所有粒子的某些个性一样,每一个时刻都包含着一切事件全过程的信息。当然,以任意一点来占卜“无始以来、无终以后”的一切事件,别说这不是任何术数可能做到的,甚至罗汉、菩萨这些圣者的智慧都无法圆满地了知,只有佛的智慧才行。

  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也与佛教的说法极为接近。佛经说:每一个宇宙从生到灭一周期为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个大劫末发生一次火灾,第八个大劫末,发生一次水灾,第六十四个大劫末发生一次风灾。

  火灾发生时,将整个欲界和色界的初禅天全部毁坏。此时,初禅天以下的生命死后再生到二禅天以上或是娑婆世界以外的他方世界——所有恒星,将先后进入它们的红巨星时期,膨胀出许多倍,吞噬掉离他们近一些的所有行星,让更远一些的行星支离破碎。

  水灾发生时,将破坏到二禅天——由于火灾膨胀的能的扰动,使万有引力越来越弱,基本粒子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最后整个宇宙就像一锅基本粒子的汤,物质稀薄到了极点,这就是水灾。

  风灾发生时,将破坏到三禅天——宇宙膨胀到极限时,风灾就会产生。宇宙开始收缩,黑洞以它超乎想像的引力和破坏力横扫剩下的所有物质和能。最后,宇宙坍缩成一个无限小的奇点。

  宇宙生成时,先成虚空,次成无色界,继成色界,后成欲界。而虚空乃至世界又是由于众生共同的业力,自无明中产生,所谓“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劫初大风吹起水面的泡沫,依次形成色界天的宫殿、欲界天的宫殿、人间、地狱等,愈先形成的愈微妙,愈后形成的愈污浊——之后,宇宙奇点再次爆炸、膨胀,产生空间。一边爆炸,一边将空间扩张开来。然后空间中原来均衡的基本粒子东一团西一团地凝聚,凝聚形成极大的粒子云,由粒子云中再凝缩成更致密的物质团,粒子云和物质团逐渐遍布整个宇宙。粒子云类似气体,团类似液体,后来经过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物质团进一步收缩凝聚,并不断吸附粒子云或粒子云以外的物质,渐渐地形成固体。此后,固体越来越厚,成为大天体。大天体运转时,也甩出来不少微小的块,这些块的凝缩,又形成星系,再形成星球。(摘自陈阳《释迦牟尼佛生命历险记》)

  从局部来看,有的世界正在形成,有的有生命安住,有的正在毁坏,有的化为虚空。但从整体来说,宇宙不增不减,无量无边。

  在天文历法方面,汉地常有所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现象,因为历法本身有一定的误差。藏地通行的日历,是按《时轮金刚续》排定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准确的历法。令当今掌握了先进科技手段的天文学家大为惊诧的是,它不借助任何科学仪器,但在计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时却不差一秒。

  西方人几百年前才有“日心说”,之前一直以为世界是一个平面,而佛经在两千数百年前就揭示了如此宏大、精深、不可思议的宇宙真相,这不禁令当今最权威的天文物理学家们都要瞠目结舌了。所以近些年一些天文物理学方面的学者最终皈依佛门,也就不足为奇了。

  天文学家穷尽一生的心力,所追求到的只不过是几十几百亿年前,某个星团放光所产生的幻影而已(星光到达地球时,也可能它早已就毁灭)。西方国家为了发现研究那四百亿分之一秒暂时存在的“粒子”,不惜动用数千亿元的经费,依佛法来看,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而科学家们只是在梦中筑梦逐梦而已,将宝贵难得的人身,用来追求研究粗糙、无常的色尘与幻影,实在可惜!

  索达吉堪布在《佛教科学论》中说,根据《俱舍论》的一个大疏讲义论述,世界的大小及形状不必就是一定的,因众生种种业力的不同而可显现为不同的形象和特征。比如《俱舍论》与《时轮金刚》里描述的世界情况就不甚相同。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初地以前的菩萨和凡夫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感觉的认识,初地以上则上升到理智认识的领域(末那识),从初地到十地步步深入,认识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刹土地地增广),到了佛地才达到彻底圆满、无碍的境界。

  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爱丁顿、薛定谔等物理学巨人,各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物质、时空的相对性。普朗克首次测定了能量子的大小,证明物质以量子为单位跳跃变化,否定了旧物理学自然界无跳跃的观念。爱因斯坦划时代的相对论原理,揭示质、能可互换,物质与运动统一,空间、时间亦不离物质运动而独存,打破了时空、物质与能量分割的陈旧理论框架。玻尔的“互补原理”,揭示了量子现象呈波粒二象性,认为微观客体与观测仪器相互作用,在微观世界中不可能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海森伯以其“测不准原理”进一步证明在微观世界中客体受观测过程的巨大干扰,粒子的客观质量无法测准,认为微观粒子只是人们试图分割物质时所达到的基本数学结构的简单表象,令人想起佛学“至微无实,强为之名”(《大智度论》卷十二)的说法。薛定谔的波动力学认为粒子和能量子hv皆是因错误解释、干涉波的共振现象而生的幻觉。爱丁顿认为物理科学的世界无非是从人感觉经验中抽象出可度量东西的“抽象的象征世界”、“影子世界”,只是一种心智的构造,不离主观意识思维,接近了佛学万法唯识的立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说,皆突破了僵硬的物质框架,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结构着眼,近于佛学缘起论的方法。甚至向来被认为一切知识中最具绝对性的数学,在数学巨子歌德尔眼里,也成了一条暂时堵塞住漏洞、而无法保证不出其它漏洞的船,失去了绝对性。(以上摘自陈兵《佛法与现代文明》) 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曾宣称:只要他知道了宇宙的所有初始条件,他就能计算出整个宇宙的未来!但是,混沌动力学告诉我们,即使按照牛顿的时空观,世界是机械和精确的,按照线形的方程,最终仍然会出现无法预测的结果,也就是说某些方面的信息我们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而且这种不可预测性,是大自然的内在性质,并非观察手段的不足,当然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现代物理学的超弦理论认为:我们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维的时空中,只是除了现有的四维时空外,其它的维次被卷缩成了很小的闭合圈,不为人所注意。类似花园里的一条尼龙水管,平时静静地放在草地上,远看好像是二度空间平面图,近看才见到它是圆管形的三度空间立体物,再细看,它是无数圆圈的连接体——五维时空的空间类似这尼龙水管的圆周,由于太细小,以致我们在正常情况下,观察不到它们的存在。这个观点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卡鲁扎于1921年提出,曾得到爱因斯坦的支持......

  到了八十年代,多维空间构想获得了更多的证据。十一维时空交叉互渗的数学模式令人暇想翩翩。物理学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学诠释,支持独立存在着无数“平行的”宇宙,它们包含所有星系,所有恒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时间甚至在同一空间中真实存在着。这些空间(世界)通常互无联络,然而在量子层面,却互为影响(编者:佛菩萨法界对凡夫法界的影响,是通过双方的因缘。佛菩萨的大悲愿力与众生的信心契合,众生才可从窒碍重重的低层空间解脱出来。又如:如果把某人写了字的纸扔进粪坑,表面上当然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深层面肯定有影响。一般人的身影被人踩到没有什么感觉,但证量高的人却能感觉到。再如很多故事里说到,某人身体的某部位患恶疾,有走无常者从阴间回来说,此人正于阴间受某刑,受刑的部位正是患疾的部位。这些也并非无稽之谈。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记载,革命军北伐时,邯郸县铁道两旁,距战线不远,有老鼠发动战争。据当地人估计,约有几百万只!黄鼠在铁道南,灰鼠在铁道北,大的如猫。起初黄鼠与黄鼠打,灰鼠与灰鼠打,三天后黄鼠又和灰鼠打,日夜不休!打起架来也不怕人,每天平均起码要死三万多只。经过一个多月,黄鼠战胜了。当时革命军穿黄装,在铁道南;奉军穿灰装,在铁道北。当时我想:奉军必定要败。末了果然如此,张大元帅出走。应该知道,这些并不是巧合。)

  这种诠释亦得到来自天文观测的支持。八十年代,天文学家观测外部空间,惊奇地发现:宇宙中物质的绝大部分都是不可见的,他们曾自认为是研究宇宙中物质的人,事实上,他们发现自己只是观察到宇宙中由于某种离奇的缘故碰巧能发光的一点点尘埃而已。大部分物质是不可见的。超弦理论描述一种新的物质,称为影子物质(shadowmatter),它同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物质没有相互作用,或仅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由这类影子物质所组成的各种星系和行星,是不可见的,因为它们同我们的可见光线不发生相互作用。那么组成这类影子物质的形式是什么呢?......

  随着“大爆炸宇宙理论”模式的流行,前卫科学家们(如狄拉克)提出反宇宙、反物质的设想与虚世界、虚宇宙的猜测。认为反宇宙是在遥远的彼方和宇宙相对,而虚世界却与实世界背部相连,表里相应,虚空共存,而黑洞(又称时空之洞),或是虚世界与实世界来往的通道。前卫科学家们对多维空间的探究,虽属未定与猜想阶段,然其中闪烁的智慧火花,足以引人深思(以上摘自魏磊《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

  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时空是硬性的;在相对论中,时空是有弹性的,就象一块平铺的布放上一个铁球,任何一个物体的存在对另一个物体都存在着不同影响。假如一个彗星飞过太阳系的附近,它的途径就受到空间褶皱的影响。

  相对论认为二维空间的物体是三维空间的点组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同样,三维空间的物体是四维时空中的点组在三维空间的投影。但这种时空观依然是非常肤浅的, 时空不仅是有弹性的,高维的、复合的(多个三维空间平行存在)、超连接的,而且可能是更复杂、乃至不能用空间概念想象的结构(摘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新宇《量子力学与唯了别学》)。

  怎样才能进入多维时空乃至超时空呢?只有从心而入,向内而入,从静态思维而入。静态思维不是纯然的静止不动,而是让思维深层透达了知,它排除了内在七情六欲,外在的声光音色,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高其志《佛学与科学》语)

  爱因斯坦等人提出的EPR实验表明,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新审视我们的时空观。如果说波粒二相性的矛盾启示我们放弃对物质实有的执着,那么EPR实验则启示我们必须放弃对时空的执着,应该放弃时空观而以“了别”间的关系来组织理论,把时空还原为“了别”间关系的某种模式。发展现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突破口也就在这里。这个“了别”就是佛教唯识的“识”,这个识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这样,时空的运动完全就变为意念的运动了——编者)

  (只要有时空观就有矛盾。在量子力学中矛盾显示为波粒二相性和波包塌缩,在经典力学中则显示为运动和静止。关于运动和静止,看似平常不过,但深入分析则会发生问题。历史上很多人都探讨过这个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说:“运动意味着在同一时刻物体既在一处又不在一处”。他使用了辨证法的技巧回避了更深入的分析。 古希腊时代著名的芝诺悖论—-“飞矢不动”的命题也是涉及的这个问题。 出于和波粒矛盾同样的原因,人们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构造了“飞矢”和“运动”两种象, 把这两种象联合起来能解释大量事件, 于是便真的以为有“飞矢”和“运动”了。 其实这两种象的联合只是粗略的,当企图把它们完全统一成一体时,就会出现矛盾,这就是“芝诺悖论”。其实只要不执着于实有飞矢和飞矢的运动,则芝诺悖论本是戏论)。

  (摘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新宇《量子力学与唯了别学》)。

  人们习惯于在一定的时空概念的框架下认识世界,这样认识到的世界必然是扭曲的。 佛教的修行人在开悟前的一刹那还是以执取实有的观点来认识世界的,天地万物、时空结构俨然是真实的,后一刹那则发生了彻底翻转。这种翻转不是概念上的,而是破执后产生的根本翻转, 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时就不再是戴着有时空、动静、好坏、是非、善恶等二元对立的有色眼镜来看世界。虚云和尚当初在禅堂开悟时,口说偈云:“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虚空粉碎,则是放弃了二元对立,狂心顿息,则是斩断轮回之根。

  时间

  佛经说:每个宇宙从生到灭一周期为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一个中劫包括二十个小劫。

  我们所在的大千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当前这个大劫叫作“贤劫”,目前我们正处在住劫的第九小劫。前八小劫没有佛出世,第九小劫共有四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第十小劫弥勒佛出世,第十五小劫相继有994尊佛,最后第二十小劫有一尊佛出世,名叫楼至佛。这就是“贤劫千佛”。要等下一尊佛弥勒佛出世, 需要56亿7千万年,据说换成现在的时间概念,大约是5亿多年。

  劫初人类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福德减小而掉下来的,人身都有光明,身长八丈四尺,寿命八万四千岁。随着贪嗔痴的增长,人身的光明慢慢地褪失,身高越来越矮,寿命越来越短,一百年减一岁。减至人寿三十岁时,五谷不生,遍地都是饿死的尸体,是为“饥馑灾”。我们现在虽然福报不大,但是大地上还能生长五谷杂粮。到后来人类根本没有粮食。偶尔有人得到几粒粮食,就象我们现在珍藏黄金宝贝一般,一层层包好,藏在箱子底下。偶尔找到一块先前人类的骨头,就非常高兴地用来熬汤,说:这是先前吃过粮食的人的骨头,我们喝了汤也会有福气,不会饿死。人寿二十岁时,大规模的传染病使人类大面积地死亡,是为“瘟疫灾”。寿命十岁时,身高只有一尺,生下来五个月就结婚。人们都不孝不敬,争斗心非常强,只有恶人被人敬重。这时“刀兵劫”降临,人们不分老少,无论父母妻子,逢人必砍,见人必杀,由于众生共业所感,顺手摘一片树叶,也会致人于死地,如是经过七日七夜。此小三灾,每一小劫,皆发生一次。这时只剩下少数生起惭愧心的人从躲藏的山洞里出来,互相告诫,不要仇杀。慢慢地,人们的福德又开始增长,身体越来越高,寿命越来越长,一百年加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这一个周期就是一个小劫。

  佛法里讲的时间概念,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不可思议。比如说,按通途法门,从凡夫初发心历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初地菩萨(四十个阶级)要一大阿僧祗劫,从初地到七地要一大阿僧祗劫,从七地到成佛要一大阿僧祗劫(但一些特别法门,就是净土宗和密宗,只要有信心,在此一生中即可往生、成就,永离生死),而一大阿僧祇劫为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个大劫,而且还有比阿僧祗更大的时间概念。从微观上讲,经言:“有情之一念,具六十刹那。每一刹那,具六百生灭。” 即一念之心,已是经历了三万六千次的生住异灭了。

  有一定禅定功夫的人都知道,时间也不是一维的,它也是有弹性的,而且可以逆转,甚致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我们对空间认识所产生的一种错觉而已。《中论》说:“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对一位觉者而言,根本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十方三世一切都在眼前。其实这种说法也不确切,这种境界根本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能说,他就是一切,一切皆是他的法身,一花一叶、一举一动皆是佛性的流露。有人囿于凡夫情见,怀疑千百人同时念佛,佛如何照应得过来?殊不知因为法身周遍整个法界,大无其外,小无其内,所以哪里念佛哪里就有佛,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在天,天下所有的江河池塘皆可映现。

  科学家巴伯说:时间只不过是一把衡量物体位置变化的尺子,“没有时间的世界”这个概念听起来会是多么荒谬。“我们现在还不能很容易地接受这种观念。”但是,常识对于理解宇宙从来都是不可靠的向导。巴伯说,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觉与认为地球是平面的信条一样荒谬。他的一部新作《时间的终点》认为时间在宇宙中不起任何作用。其中包括了令人吃惊的含义: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时间、运动以及任何形式变化的宇宙中(这就类似于上面所讲的佛的法身境界。但科学上只有概念,无法实证——编者)。

  (摘自《参考消息》2001年4月20日第9、11版。原标题为“时间并不存在”)

  据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时,全世界只有十几位科学家能懂(而后来出现的量子力学理论,连爱因斯坦都难以接受)。他说当一个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空间长度会缩短,时间会拉长,即变得缓慢(物理学上所谓的“时间蔓延”现象),时间是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法国科学家郎之万在讲述相对论时说,假如把人装进一个特殊的炮弹发射出去,当速度足够大时,空间会变形,时间也跟着变,他可能会看到昨天发生的事,甚致前天,甚致去年,也许会看到明天将发生的事,甚致明年、后年。当他旅行一天回来,地面可能过去了好多年,或者他又回到了过去。这个假设被称为“郎之万炮弹”。

  上面的假设是以地面为参照系。但最玄妙的是,如果以炮弹为参照系呢?——情况恰恰相反。而这个“恰恰相反”,包含了非常惊人的思想:就是炮弹上的旅行者可能死去好多年,而不是地面过去了好多年。这似乎是“矛盾”的。

  所以,在相对论的宇宙观中,时间、空间不是绝对的,在我们的参照系看到事情的“相”,只是事情无数相之一。所以,历史也不是唯一的。“相”依赖于观测者的运动状态,没有独立存在性,这就是佛法上的“自性空”。是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常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实的虚相,并且坚固地执着这些虚相为实有,因而不断造业,流转生死。实相是不可言诠的。很多修行人开悟时所作的偈子,只是对自己见到的实相的一种相似描述,没有开悟的人读到偈子也见不到实相,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时间问题是人类心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自古以来,人们对时间问题或习焉不察,或打上括号存而不论,或予以常识性的诠释。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从时空特性上打开一个缺口,作出相对论的重大发现,揭开了时间研究的新篇章......

  相对论昭示,时间不是实在本身具有的,只是人解释世界的工具。换言之,时间是人的错觉,时间描述是相对的。对于一个观察者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于另一个观察者来说却不是同时发生的(甚至对一个观察者来说是存在的,对另一个观察者来说则可能根本不存在——编者),对时间的感受(读数)随参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时空相互渗透与转换。爱因斯坦的时间相对论阐释,闪烁着天才的火花。然而,就时间本质问题,爱因斯坦承认自己未曾把握:“关于现在(theNow)有某种本质上的东西,恰恰是在科学领域之外”......

  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又掀起一股时间研究的风潮。在时间方向(时间箭头)上,前卫科学者认为:时间的持续是“非直线的”连续,而不是单一方向直线性的延伸(从现在流向未来)。时间序列同时多向共存。时间既可向前(指向未来),也可由未来向过去进行。量子场论的数学表达昭示:对世界线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个正电子顺时间往上运动,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子逆时间往下运动。这两种解释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一个反粒子从过去走向未来,也就是一个粒子从未来走向过去。粒子互动的相对性表明时间方向的对称性。因而,今天进行的一项观测可以影响到遥远过去的实在建构(同理,未来发生的事件对今天乃至过去都会产生影响。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在有很高兴的事情来临之前,常常觉得心花怒放。在有恶事来临之前,常觉心神不宁,这是普通人都能体验到的例子。实际上这种影响较此更深远幽微得多——编者);人亦能预知未来。时间因果关系在量子物理层面,具有超常识的神妙......

  相对论阐释时间与速度的相关——速度增加,时间延缓。对于以最大极速运动的光子来说,永恒只是一瞬间。这个理念为太空探索星际旅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美国康乃尔大学行星研究所所长卡尔?谢根氏记载:若是乘着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飞行,以太空船的时钟计测,只要五十六年的时光即可飞行“宇宙”一周。可是,当旅程结束,返回地球时,地球的时间已经过数百亿年了,太阳已死灭,地球也已烧成黑炭......

  接近光速可使时间变慢,超过光速即可使时间倒流。1995年,德国物理学家古温特?宁茨做了一个亚原子实验。他将一个短波信号一分为二,一半的信号象正常短波信号一样传播,对另一半信号,则在它前进途中,放置了“量子障碍物”。结果是:朝向量子障碍物发射的那个短波信号实际上以47倍光速的速度向外传播,在它被发出之前就被接收到了。这个实验表明:某些东西是能回到过去的。我们假使坐一架超光速的太空船飞行,就可以追着以前地球上所做种种事情发出的光线,因此就象观看反向的电影一样,可以看到清明元宋唐乃至汉周商夏等各朝代的人与事。七十年代以来,时间隧道、黑洞白洞等创说,即是在时间相对性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摘自魏磊《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

  理解了空有不二、时间与空间,就理解了佛教里说的“泰山秋毫无大小”、“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就理解了“三际一如,延促同时”、“以一念入万劫,以万劫归一念”。说浅白些,就是理解了为什么密勒日巴尊者钻进牛角,牛角没有变大,尊者也没有缩小,理解了为什么四大海水可以全装进观世音菩萨的净水瓶里,为什么神通者能将三千大千世界,安置掌中,飞往十方,且能掷过恒河沙世界,而使一切众生不觉不动。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修行人打坐通宵,感觉上只有一会儿,理解了达摩大师可以一坐九年,如果有必要,可以一坐几千年、几万年,甚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讲法华经时,一坐就是五十劫。

  佛经中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距我们的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有人怀疑念佛人往生如何能到。其实,理解了时空的特性,就知道本无距离,何有远近?十方三世一切皆不出于我们的一念之心。古语说“人间私语,天闻若雷”,当初达摩大师在少室山打坐时,闻山下蚁斗如雷,当然也不是神话。

本文由grooveli原创或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佛教对宇宙的描述】http://www.8do8.com/post-6.html
引用地址: http://www.8do8.com/tb.php?sc=428526&id=6
本文标签: 佛法 宇宙
上一篇: 妙祥法师谈癌症的因缘及如何解脱?
下一篇:为什么我们烧香拜神却不灵验?
目前有 0 条评论